【双语汇】爱非怒 有尊严
经历了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考验后,2020年临近尾声。 人们终于有时间或许还能带着些乐观精神审视所处的这一年。
这种情况下,一个在美国别有历史感的词语再度出现:RoaringTwenties(咆哮的20年代)。
20年代是个神奇的时刻:美国人从一场巨大的冲击中逐步恢复;打着恢复常态旗号的白发美国总统候选人击败对手入主白宫;新的媒体迅速占领了市场,成为人们的信息来源……这一切看上去都似曾相识,可并不是新近的事情,而是发生在整整一个世纪以前,20世纪20年代被称作咆哮的20年代。
当时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(theFirstWorldWar);沃伦·加梅利尔·哈丁(WarrenGamalielHarding)成为第29任美国总统,而且其赢得选民的竞选口号是回归常态(ReturntoNormalcy),他扭转了前任令人诟病的政策,美国政治恢复了正常(broughtbacknormalcytothepoliticsoftheUnitedStates);当时广播(radio)开始大规模普及,部分取代报纸成为新的大众媒体(massmedium)。
就像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短视频这种娱乐大众的产品一样,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普及让爵士乐(jazz)迅速兴起。
作为流行音乐的jazz首先征服了青少年群体,接着成为前卫城市中的主流文化(mainstreamofcultureinavant-gardecities)。
音乐史学家凯西·奥格伦(KathyOgren)评论说,在20世纪20年代,jazz对美国流行音乐产生了显著影响(dominantinfluenceonAmericaspopularmusicgenerally)。 Jazz是咆哮的20年代精神的代表,后者就是追求现代性带来的新鲜感(generalfeelingofnoveltyassociatedwithmodernity),尽量与传统割裂。 在这种追求下,汽车迅速普及,电影也成为大众娱乐方式,这些都让生活变得和以往大不相同。
当然,不同的事物未必全都是好的。
人们普遍认为咆哮的20年代的结尾标志是前所未有的大萧条(theGreatDepression)。 现在的世界与咆哮的20年代有不少相似之处,但大家都值得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。 (王亚宏)凡注明“来源:参考消息网”的所有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随着某综艺节目中的性别议题引发热议,非自愿独身者(incel)进入更多网友的视野。 非自愿独身者源起一个名为阿兰娜的加拿大女子1997年创立的网站阿兰娜非自愿独身计划(AlanasInvoluntaryCelibacyProject)。
该网站的创办初衷是为包括阿兰娜本人在内的大龄单身人士(latebloomer)营造一个友善的空间(friendlyspace),可以表达自己找不到另一半(couldntmeetanyone)的苦闷和愁绪,相互安慰。
随后阿兰娜在他人的建议下将非自愿独身者(involuntarilycelibate)缩写为incel以方便日常称呼,当时该词无关性别,包括所有长期没有亲密关系的人士。 个人生活丰富起来后,阿兰娜不再管理该网站。 而incel的含义此后发生了巨大变化,现在多指一些厌女(misogynistic)的男性亚文化群体,他们引用一些有厌女倾向的经典作品为自己的思想辩护(justify),将自己独身的原因归咎于女性,认为她们都想找高大英俊、受人欢迎的成功男性。
Incel首次引发主流媒体关注是在2018年4月,加拿大多伦多25岁男子亚历克·米纳西安蓄意驾车撞人,造成10人死亡,十几人受伤。
他发动袭击前在脸书网站上留言称,非自愿独身反叛运动已开始,并称赞201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杀害6人、打伤13人的22岁男子埃利奥特·罗杰。 罗杰曾发布多条视频宣称,他的作案动机是对女性的愤怒,决心惩罚那些曾拒绝过他的女性。
2020年5月,加拿大多伦多一名受Incel团体思想煽动杀人的少年受到恐怖主义罪名指控。 由此进一步激起了人们对相关思潮的讨论和反思。 Incel的创始人阿兰娜也对这些恶性事件做出了回应。
2018年,她创立了爱非怒网站(LoveNotAnger),旨在帮助孤独的人找到有尊严的爱情(respectfullove),而不是陷入愤怒无法自拔(stuckinanger)。
她认为,的确应对这一话题进行适度讨论,避免暴力行为。 恋爱交往并非易事,有些人这方面的经验比较晚,需要学习社交技能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应因此被污名化,受到非难。
(胡溦)凡注明“来源:参考消息网”的所有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(责任编辑:admin)